集思广益,共克时艰;统筹推动,稳中求进——协会召开2022年多式联运专委会工作会

时间:2022-04-14   作者:管理员 阅读量:4089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2022年多式联运专委会工作会(七届第八次会议)于4月12日在线上召开。会议围绕两项议题开展,一是2022年多式联运专委会重点工作安排,二是分析了一季度多发新冠疫情和复杂国际形势对行业的影响。来自全国的70余名多式联运专委会成员代表在线参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多式联运专委会主任李牧原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多式联运专委会总干事谷涛主持。

确定了多式联运专委会年度工作重点

谷涛代表多式联运专委会对年度工作重点作了介绍。一是壮大发展根基,适时升级组织机构。多式联运专委会成员现已覆盖我国主要港口、陆港、国际铁路班列及多式联运运营和科技研究企业,规模上已具备组织机构升级条件,今年将继续发展壮大成员规模,并完成多式联运专委会向分会升级。二是继续发挥好多式联运研究发展中心的智库作用,为行业编制发展报告,为企业提供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新市场、新技术的咨询服务,为政府提供政策研究服务,及时反映行业难点和痛点。三是针对2021年全年和2022年上半年我国多式联运运行情况,上半年和下半年开展两轮行业全面调研,并针对行业热点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召开行业运行分析新闻发布会方式,更广泛地宣传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机会。四是制定多式联运经营人等级评估团体标准,填补企业运营能力评测空白,推动多式联运在“一单制”、金融保理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五是继续促进多式联运领域合作交流。多式联运领域合作和交流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受疫情影响,近几年相关行业活动大幅减少,对此,企业意愿强烈。今年协会将抢抓时间窗口,计划举办“一展一会一训二论坛”活动,包括:2022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2022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暨第二届世界一流港口多式联运大会、多式联运经营人专题培训、物流通道与枢纽经济(秀山)创新发展论坛、中国国际陆港(赣州)合作发展论坛。从不同层面满足政府和企业在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

20家企业代表共享了行业信息和工作建议

会上,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辽宁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有限公司、一拖(洛阳)物流有限公司、赣州国际陆港铁路运营有限公司、云南腾俊多式联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海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克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中阳物流有限公司、贵州商业储运(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港捷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共20家会员单位,代表港口企业、陆港企业、国际铁路班列平台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发言。大家一致认同多式联运专委会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认为多式联运专委会年度重点工作直面行业痛点、难点,将积极参与,配合多式联运专委会推进工作。

与会代表们也纷纷提出希望多式联运专委会继续针对行业共性问题为企业发声,并协调各单位解决多式联运方面跨部门、跨地区的标准化和运营规则的问题,积极推动解决多式联运经营人“身份认证”问题。

疫情影响下港口和多式联运受到较大冲击

来自企业的与会代表从自身运营现状出发,反映了在疫情和复杂国际形势双重压力下企业运营情况、发展难题,也分享了抗疫经验。如港口企业普遍反映一季度海铁联运量同比增幅收窄或下降,尤其是3月以来受公路集疏运受阻、货源需求不足、防疫隔离政策等影响,多个港口生产生活都受到巨大挑战。

如营口港受东北地区疫情影响,集装箱业务和海铁联运都受到较大冲击,业务同比下降。一方面,疫情管控在空间上阻隔了人、车、货的流动,导致工厂生产能力,港口运输、装卸、仓储能力下降。一季度,作为营口港海铁联运核心的港前铁路车站——鲅鱼圈北站受疫情影响,港内工作人员集体隔离,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生产运营,限制铁路集疏运能力,对港口造成极大影响。同时,港内生产人员也面临着无法出入,连续疲劳作业,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外地疫情对港口货源有较大影响。内陆地区疫情管控导致了货源企业减产、停产,同时疫情限制了公路集疏运体系的正常运行。东北内陆工厂的减产、对粮食外运的管控,对营口港一季度货源量造成较大影响。这种情况在受疫情冲击的地区很普遍。

经营港口集卡车队的企业普遍反映,公路运输阻塞,集卡司机出车意愿降低,港口集疏运受影响,进口货物作业时间及资金成本大增。疫情防控中各地区防控措施多样,司机不能及时获取沿途各地的防疫要求,往往到达之后才发现被阻隔及核酸检测报告时效过期、途经管控区的隔离风险等原因导致了集卡司机出车意愿下降、拖车运力减少的情况,使拖车的运价已经上涨一倍之多。由此导致多式联运运营企业营业收入下降,运营成本难以控制,企业亏损压力加大。

许多企业调整运营方案,努力保证集疏港业务,全力保障防疫和生活必需物资向疫区的供应。如天津克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使用甩挂车进行分段运输,减少集卡司机出省需求,增加集卡司机出车意愿,保证集卡司机供给;同时,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技术、设备,以此降低运输物流业工作人员的接触频次,减小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有从事铁路冷链运输的企业反映,由于进口冷链运输防疫要求,铁路部门大幅减少了通过铁路冷链的进口业务,铁路冷藏集装箱数量短缺,不能及时满足业务需求。例如,从3月初开始,采用铁路冷链运力从河南发到上海,从每天发10个大柜增长到50个,但依然满足不了客户每天100个大柜的需求。

俄乌冲突给中欧班列造成影响

对于中欧班列平台企业而言,俄乌冲突以来复杂的国际形势引起了途经乌克兰的线路停运,大量客户担心货物安全和口岸关闭,对班列采取观望态度,中欧班列大量的国际货代公司出于各种理由撤单,导致班列公司基础稳定的货源大幅减少。造成大部分中欧班列平台公司的业务量明显下降,主要减少的是从欧洲进口的货运,导致前几年中欧班列努力实现的入境和出境的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进口货源大幅降低。由于欧洲方向的货源减少,持续一年半的几大口岸拥堵相对缓解,给中亚方向的班列提供了运力,连云港港的中亚班列发展较快。许多班列公司都在积极应对这一局面,如西安国际陆港作为近年来中欧班列发运量最大的平台,也提出了他们的应对措施:一是对在途的班列改线避开冲突地区,二是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布班列的运行状态,增强客户信心,三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增加战争保险,平台承担费用,避免客户损失。

中老铁路运行带来行业新热点

云南腾俊国际陆港分享了中老铁路这条新的国际铁路联运线路给我国与东盟地区多式联运合作带来的新机遇。中老铁路是由中国按国铁I级标准建设,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中老铁路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运营,12月4日,腾俊国际陆港开通了首趟中老冷链货运国际班列,开创了云南省国际冷链列车发运先河;12月21日,首列普货班列返程,实现了中老铁路国际公铁联运的闭环运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4个月以来,腾俊国际陆港共运输国际进出口货物3.5万吨,占中老铁路国际货运总量的11%。自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实施起,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中老铁路已成为带动中老两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经贸发展的重要物流通道。

一季度有多个港口海铁联运实现增长

也有如宁波舟山港和北部湾港报告的一季度实现业务增长的情况。宁波舟山港一季度海铁联运量35.78万TEU,同比增长33.9%,他们分享的经验一是积极争取船公司的仓位资源;二是第一时间掌握客户动态,解决客户困难;三是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保障重点班列的开行;四是积极与政府联动,推广在全省有效的集卡通行证。北部湾港则是获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火热发展。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江西以及广东湛江等多个省市地区加入和联动,使得第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1736列,同比增长31%。

李牧原常务副会长总结发言

李会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参会企业包含了多式联运领域各方面的龙头企业,分享的内容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多式联运主体目前面临的问题。针对会议提及的共性问题,李会长给出四点工作思路。一是中欧班列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将进入调整期,建议班列平台以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抓手,进行企业战略调整,开通多方向、多种联运方式的新业务,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二是建议多式联运专委会继续大力发挥交流平台作用,协调企业在疫情动态清零政策要求下,分享企业防疫预案和手册,提高应急工作效率。三是协调企业健全规范化多式联运数据跟踪机制,特别是针对集卡拖车防疫状态的方案。四是协会会将企业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

在谈到协会工作时李会长强调,将进一步强化协会服务行业的能力,要求多式联运专委会按照年度任务目标,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成员企业一道攻坚克难,创造新的服务亮点。通过行业运行发布促进行业内外了解行业最新情况,推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今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上,为多式联运企业增设多场同期论坛。即使目前国际交流受到阻滞,但相信中国的开放不会停下来,坚持举办好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为我国多式联运企业在后疫情时代保留并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沟通内容丰富而务实,参会人员分享的行业信息对确定协会工作方向非常有益,为会员单位提供了解发展现状,分析共性问题,探讨解决方案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公信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