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作者:管理员 阅读量:2305
11月5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暨西部陆海新通道专题推介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厅共同承办此次推介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蔡丽新,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出席并致辞。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应邀出席,以在线方式做了“西陆海新通道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构建”的主题发言。
李牧原常务副会长讲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是理解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产业链的风险不断放大。参与全球供应链合作的国家和地区无不把全球化的运输与物流体系作为供应链的关键资源;我国在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中更是将保通保畅国际国内物流通道运行作为重点工作。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以物流通道建设为先导,以物流效率提升带动新贸易、新市场、新产业、新项目。因此,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任务,应是紧紧扣住“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这一主线,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我国传统国际物流通道的补强作用,加强物流枢纽、物流通道与产业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加强对沿通道贸易和产业增量市场的引导,加强物流与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联动的顶层设计,加强国际产业链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国家战略体系中要重点承担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任务,是西部大开发走向大开放的战略性工程,是中国和东盟地区国家共商共建的供应链铺轨工程,是强化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通道。中国和东盟地区乃至RCEP成员国之间具备产业链合作的巨大空间。以新增贸易为目标,以存量带动增量,最终实现通道沿途国家和地区产业要素重构、贸易格局再塑和服务模式创新。
根据我们多年对通道的规划和发展评估,通道建设拉近中国广大西部地区与东盟之间的距离,西部地区与东盟地区的贸易额不断攀升。2017年至2021年,中国西部地区对东盟地区的贸易额从724亿美元提升至12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4%,远高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平均水平。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地区省(区、市)对东盟贸易额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广西对东盟贸易额占比保持在40%以上。西部陆海新通道贸易品类不断丰富。通道货物品类从以粮食、化肥、矿建材料、农产品等低附加值货物为主,到电子信息产品、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品类占比不断提升发展。通道助力西部地区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国门,途径钦州港销往世界各地。北部湾临港物流聚集和临港产业聚集加速形成。许多产业项目围绕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加速布局,新的临港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三是“区域协调发展”。过去十年党中央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过往的成绩中,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形成了成渝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高效联动,进而带动了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加入到通道共建的行动中。
四是“守正创新”。总结过去几年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工作中,是合作带动了创新,形成了巨大的合力,不断开创出通道建设和运营的新模式、新思路,形成了多个全国首创范例。下一步要加强探索物流和产业联动新思路,加强探索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中各种资源合作模式,加强探索境外网络建设的模式,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理论创新,为国家在国际通道建设中贡献我们的智慧。